编者按
如何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篇文章的优缺,大家见地各异,主张不一。鉴于此,中国作家网特推出“名家谈写作”系列文章,让古今中外的名家与您“面对面”倾授他们的写作经验,或许某一句话便能让茫茫书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敬请期待。
——栏目主持:刘雅
莫言
作家
小说的气味(节选)
文 | 莫言
拿破仑曾经说过,哪怕蒙上他的眼睛,凭借着嗅觉,他也可以回到他的故乡科西嘉岛。因为科西嘉岛上有一种植物,风里有这种植物的独特的气味。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特别发达的嗅觉。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他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还有马匹身上的汗味,当然还有哥萨克男人和女人们身上的气味。他在他的小说的卷首语里说:哎呀,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顿河的气味,哥萨克草原的气味,其实就是他的故乡的气味。
出生在中俄界河乌苏里江里的大马哈鱼,在大海深处长成大鱼,在它们进入产卵期时,能够洄游万里,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对鱼类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不得其解。近年来,鱼类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鱼类尽管没有我们这样的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就是凭借着这种能力,凭借着对它们出生的母河的气味的记忆,它们才能战胜大海的惊涛骇浪,逆流而上,不怕牺牲,沿途减员,剩下的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了它们的故乡,完成了繁殖后代的任务后,就无忧无怨地死去。母河的气味,不但为它们指引了方向,也是它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马哈鱼的一生,与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
在有了录音机、录像机、互联网的今天,小说的状物写景、描图画色的功能,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你的文笔无论如何优美准确,也写不过摄像机的镜头了。但唯有气味,摄像机还没法子表现出来。这是我们这些当代小说家最后的领地,但我估计好景不长,因为用不了多久,那些可怕的科学家就会把录味机发明出来。能够散发出气味的电影和电视也用不了多久就会问世。趁着这些机器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应该赶快地写出洋溢着丰富气味的小说。
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气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但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猎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但猎狗不是作家。许多好作家其实患有严重的鼻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有独特气味的小说。我的意思是,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这样的例子很多: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他的小说《香水》中,写了一个具有超凡的嗅觉的怪人,他是搜寻气味、制造香水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只能诞生在巴黎。这个残酷的天才脑袋里储存了世界上所有物体的气味。他反复比较了所有的气味后,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气味是青春少女的气味,于是他依靠着他的超人的嗅觉,杀死了二十四个美丽的少女,把她们身上的气味萃取出来,然后制造出了一种香水。当他把这种神奇的香水洒到自己身上时,人们都忘记了他的丑陋,都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意。尽管有确凿的证据,但人们都不愿意相信他就是凶残的杀手。连被害少女的父亲,也对他产生了爱意,爱他甚至胜过了自己的女儿。这个超常的怪人坚定不移地认为,谁控制了人类的嗅觉,谁就占有了世界。
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够在黑暗的夜晚,凭借着嗅觉,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女人。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气味。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但是福克纳这样写了,我们也并不感到他写得过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因为这个能嗅到寒冷的气味的人物是一个白痴。
通过上述的例子和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气味,或者说小说中的气味实际上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写实的笔法,根据作家的生活经验、尤其是故乡的经验,赋予他描写的物体以气味,或者说是用气味来表现他要描写的物体。另一种写法就是借助于作家的想象力,给没有气味的物体以气味,给有气味的物体以别的气味。寒冷是没有气味的,因为寒冷根本就不是物体。但福克纳大胆地给了寒冷气味。死亡也不是物体,死亡也没有气味,但马尔克斯让他的人物能够嗅到死亡的气味。
当然,仅仅有气味还构不成一部小说。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该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你的味觉、你的视觉、你的听觉、你的触觉,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觉之外的其它神奇感觉。这样,你的小说也许就会具有生命的气息。它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个有气味、有声音、有温度、有形状、有感情的生命活体。我们在初学写作时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即许多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本身已经十分曲折、感人,但当我们如实地把它们写成小说后,读起来却感到十分虚假,丝毫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许多优秀的小说,我们明明知道是作家的虚构,但却能使我们深深地受到感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记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时,忘记了我们是创造者,没有把我们的嗅觉、视觉、听觉等全部的感觉调动起来。而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之所以让我们感到真实,就在于他们写作时调动了自己的全部的感觉,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的根本原因。
自从电影问世之后,人们就对小说的前途满怀着忧虑。五十年前,中国就有了小说即将灭亡的预言,但小说至今还活着。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后,小说的命运似乎更不美妙,尽管小说的读者的确被电视机拉走了许多,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读小说,小说的死期短时间也不会来临。互联网的开通似乎更使小说受到了挑战,但我认为互联网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另类的写作方式与区别于传统图书的传播方式而已。
作为一个除了写小说别无它能的人,即便我已经看到了小说的绝境,我也不愿意承认;何况我认为,小说其实是任何别的艺术或是技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即便是发明了录味机也无法代替。因为录味机只能录下世界上存在的气味,而不能录出世界上不存在的气味。就像录像机只能录下现实中存在的物体,不可能录出不存在的物体。但作家的想象力却可以无中生有。作家借助于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可以创作出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
当年,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曾经把一本卡夫卡的小说送给爱因斯坦,但是爱因斯坦第二天就把小说还给了托马斯·曼。他说:人脑没有这样复杂。我们的卡夫卡战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这个行当的骄傲。
那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来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气味、有温度、有声音、当然也有神奇的思想的小说吧。
当然,作家必须用语言来写作自己的作品,气味、色彩、温度、形状,都要用语言营造或者说是以语言为载体。没有语言,一切都不存在。文学作品之所以可以被翻译,就因为语言承载着具体的内容。所以从方便翻译的角度来说,小说家也要努力地写出感觉,营造出有生命感觉的世界。有了感觉才可能有感情。没有生命感觉的小说,不可能打动人心。
本文为作者2001年12月14日
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演讲节选
选自《小说的气味》(春风文艺出版社版)
相关链接:
名家谈写作 | 魏微:文学的向内生长与向外延伸
名家谈写作 | 徐则臣:寻找理想作家
名家谈写作 | 宗仁发:短篇小说的篇幅问题
名家谈写作 | 索南才让:“那一段时间是漫长无限的,太阳就是不落山……”
名家谈写作 | 东西:真实不等于正确
名家谈写作 | 张楚:世界穿过针眼,依然整齐鲜亮——我的小说观
名家谈写作 | 刘震云:哲学停止的地方,文学出现了
名家谈写作 | 残雪:30岁才开始写作的双重生活
名家谈写作 | 张者:作家要以文立身
名家谈写作 | 曹文轩:为孩子写作,为孩子“造屋”
名家谈写作 | 陈人杰:在西藏攀登“我的诗歌高原”
名家谈写作 | 陈仓:好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名家谈写作 | 龚盛辉:通过文学手法把科技通俗易懂地展现给读者是我的职责使命
名家谈写作 | 王松:皮裤套棉裤,“故事”的故事
名家谈写作 | 董夏青青:渴望写出当下军旅生活的质地与肌理
名家谈写作 | 索南才让:当我像鹰飞向群山
名家谈写作 | 王十月:写作二十年、编辑十六年的一些心得
名家谈写作 | 石一枫:和写作相关的几组概念
名家谈写作 | 庞余亮:生活奖赏的都是有心人
名家谈写作 | 葛亮:写作是我内心的沉淀之道
名家谈写作 | 蔡东:我用文学的方式勘探痛苦
名家谈写作 | 艾伟:文学的内在逻辑
名家谈写作 | 沈念:活着之上的光亮与正信
名家谈写作 | 南翔:短篇为何迷人
名家谈写作 | 弋舟:青年作家与时代
名家谈写作 | 孙频:所有的生长都来自暗处
名家谈写作 | 郝景芳:我是怎么写故事的
名家谈写作 | 祝勇:历史写作的四个关键词
名家谈写作 | 卢一萍:小说的虚构之美
名家谈写作 | 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
名家谈写作 | 李洱:熟悉的陌生人
名家谈写作 | 东西:写作小辞典
名家谈写作 | 张贤亮:怎样写小说
名家谈写作 | 张柠:细节与情节
名家谈写作 | 石一枫:我所怀疑和坚持的文学观念
名家谈写作 | 叶文玲:写作的“酵母”
名家谈写作 | 金仁顺:写作是件朴素的事
名家谈写作 | 文珍:即便虚构作品同样也有真伪之辩
名家谈写作 | 徐则臣:训练一定要有,哪怕你是个天才
名家谈写作 | 周大新:文学经典的形成
名家谈写作 | 陈应松:我们为什么写作?
名家谈写作 | 李修文:相比语言,应该更信任生活
名家谈写作 | 叶兆言:进这个“门”,必须得有一百万字来打底
名家谈写作 | 梁晓声:观察、分析和感受是写作的前提
名家谈写作 | 季羡林:我怎样写散文
名家谈写作 | 冯骥才:《艺术家们》的写作驱动与写作理念
名家谈写作 | 鲁敏:路人甲或小说家
名家谈写作 | 周晓枫:写作是漫无尽头的、倔强而绝望的努力
名家谈写作 | 刘恒:写作是苦行之路,请保持奋斗精神
名家谈写作 | 史铁生:写作四谈
名家谈写作 | 冯骥才:我心中的文学
名家谈写作 | 季羡林: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名家谈写作 | 刘庆邦:小说创作的情感之美、细节之美
名家谈写作 | 张炜:稿纸的作用
名家谈写作 | 阿来:文学对生活有影响力吗?
名家谈写作 | 刘震云:不懂,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
名家谈写作 | 韩少功:若不是作为职业,我们为什么还要写作?
名家谈写作 | 迟子建:关于写作的十二则体会
名家谈写作 | 刘庆邦:王安忆写作的秘诀
名家谈写作 | 贾平凹:我是这样写作的
名家谈写作 | 王小波:我为什么要写作?
名家谈写作 | 格非:重返时间的河流
名家谈写作 | 马原:小说结局的十三种方式
名家谈写作 | 苏童:《包法利夫人》是现实主义小说经典中的经典
名家谈写作 | 路遥:创作的甜头只有在吃尽苦头以后才能尝到
名家谈写作 | 12堂小说大师课: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
名家谈写作 | 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名家谈写作 | 余华:逢场作戏的语言
名家谈写作 | 余华:我文学道路上的三位老师
名家谈写作 | 莫言:寻找灵感
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年轻作家要建立起自己的对话关系
名家谈写作 | 铁凝:三月香雪
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孤独是有价值的
名家谈写作 | 夏丏尊、叶圣陶谈“文心”
名家谈写作 | 张悦然:小说里的“顿悟”
名家谈写作 | 林斤澜: 世界上的小说,都从短篇开始
名家谈写作 | 朱光潜:选择与安排
名家谈写作 | 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名家谈写作 | 要彻底了解文学,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
名家谈写作 | 施蛰存:爱好文学,不一定得从事创作
名家谈写作 | 王鼎钧:描写,写的是景
名家谈写作 | 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
名家谈写作 | 王鼎钧:记叙的技巧——直叙
名家谈写作 | 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
名家谈写作 | 梁实秋:作文的三个阶段
名家谈写作 | 谢有顺:写作和自我的关系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
名家谈写作 | 林语堂:写作的艺术
名家谈写作 | 叶圣陶:好文章要具备“诚实”与“精密”
名家谈写作 | 刘恪:小说是个人灵魂绝不妥协的结果
名家谈写作 | 孙犁谈长篇小说的结构
名家谈写作 | 张怡微:情感的质量
名家谈写作 | 夏衍:民国初期的读书和写作
名家谈写作 | 茅盾:技巧不是神秘的东西
名家谈写作 | 王安忆:小说的感情问题
名家谈写作 | 冰心:要使文章声韵美,就多同别人谈话
名家谈写作 | 沈从文:写作的秘诀就是多读多写
名家谈写作 | 王安忆谈《巴黎圣母院》
名家谈写作 | 丁玲谈自己的创作
名家谈写作 | 曹禺:从生活和人物出发
名家谈写作 | 李浩评莫言的《枯河》:故事的讲述
名家谈写作 | 巴金: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读鲁迅先生的《故乡》
名家谈写作 | 老舍《写透一件事》
名家谈写作 | 毕飞宇谈莫泊桑的《项链》
名家谈写作 | 鲁迅《作文秘诀》
排版:吴玫臻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拯救你的口语写作难!趴趴外教口语、写作批改福利来袭
- 超级福利!被导师夸爆的SCI论文写作投稿通用模板,免费拿走~
- 起点中文网作者福利制度?
- 2024起点十大历史小说,千年芳华,通俗好看
- 现在在番茄、飞读、七猫的作者收入如何?
- 七猫免费小说屡次侵害用户权益被通报 总裁韩红昌重视吗?
- 科幻小说 | 睿乘密码(七)
- 动画版《大理寺日志》大BOSS现身,猫爷拿他没办法,王七领便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